曾经风头无两的评论员梁宏达,现在到底去哪儿了?
或许你还能在一些视频平台上看到他侃侃而谈的身影,仿佛他依旧活跃在公众视野中。可实际情况是,梁宏达已经被彻底封杀很久,那些“重现”出来的内容不过是过往的视频片段,甚至有些纯仿制,属于粉丝的怀旧之作。
作为曾经大胆直言、敢于针砭时弊的公众人物,为何梁宏达从火热巅峰坠至如今的寂然无声?这个男人当年是怎么站上舞台中央的,而这个“翻车”事故又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果你在三四年前关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梁宏达这个名字几乎不可能陌生。这位自诩“看得透的讲述者”凭借其知识丰富、言辞犀利,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特别是他那种“谁的错我就说谁”的直接作风,在网友眼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当大家都在唱赞歌时,梁宏达以独特的视角发出不同的声音,将许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剖析开来。他敢于评价热点人物和公共事件,不管是什么领域,他总能找到那个“偏锋”,让人觉得他说得有理,听得痛快。
拿他曾公开评论郭德纲和姜昆的矛盾来说,这段话简直成了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在一档节目中,梁宏达辩证分析了这对曲艺圈著名的对立双方。他指出,其实郭德纲和姜昆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只不过两人的立场不同罢了。
姜昆作为曲艺协会的领导,更多考虑到体制需求,推广着所谓的“正能量”;而郭德纲身在体制之外,靠“说相声吃饭”,自然就少不了一些擦边的内容。不管两人的艺术水平如何争议,梁宏达为姜昆的辩护倒是言之凿凿——姜昆虽然不如郭德纲那般推动了传统相声的传播,但作为曲艺圈的元老,他的地位无可取代。
梁宏达这样的评论风格,一开始不仅赢来了观众的掌声,还吸引了更多年轻、敢于质疑的观众。不过,正是这样的风格,最终也渐渐为他埋下了祸根。梁宏达的犀利言辞,逐步从批评公众事件发展到“妄评”历史人物,这时他的言论已经不再那么无害和有趣了。有些事情你可以随意调侃,但有些话一说出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再也收不回。
梁宏达真正让自己陷入大危机的,恰恰是他对历史人物的大胆评论。要知道,中国社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向来有其传统尺度,特别是对一些被视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即便有不少学者在学术圈里讨论、质疑、反思某些历史真相,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你要是公开贬低某些英雄,还真的有可能捅到马蜂窝。而梁宏达就这么大胆地去碰了其中最“刺手”的人物之一——岳飞。
他曾在节目里公开表示秦桧并非岳飞的主要凶手,暗指宋高宗赵构才是幕后黑手,秦桧不过是替罪羊。原本,要说岳飞和秦桧的真正历史纠葛,的确是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但梁宏达的评论不止是讨论历史事实,他的口吻更像是在为秦桧平反。你想想,一边是求忠求节的岳飞,几乎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里等同于“忠义”的代表,而另一边是“卑鄙小人”的秦桧,梁宏达这一番话,直接就让无数人炸了锅。
更令人不快的是,梁宏达说这类话时的态度,近乎放荡不羁。这种居高临下的自信,伴随着一种“我说的都是对的”气息,让很多观众感到不适。要知道,中国的舆论环境虽宽容,但对某些有共识的历史人物,总归有一定禁忌。结果,梁宏达的“历史评价”事件逐步发酵,舆论从讨论转向了声讨。而梁宏达对这些批评并未及时作出自我反思,甚至还有些避重就轻,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更加激化矛盾——“批岳飞,挺秦桧”的标签瞬间被贴在他身上。从这时起,公众从“梁粉”变成了“黑子”。
与此同时,梁宏达频频在其他场合发表让人不适的新锐观点,各种尖锐大胆的评价已经从互联网的“特色”逐渐演变成了“危险边缘”的行为。更糟糕的是,他开始显露出明显的自大倾向,一些场合下的个人表达现出“高手寂寞”的姿态,好像全世界的历史和社会真相只有他一个人看得透。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梁宏达的低情商和高傲态度,让他一步步走向了公众眼中的“狂妄自大”。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梁宏达最终因为这些冲撞了底线的言论,收到了网络平台的封杀令。《老梁故事会》、《新闻大求真》等曾经大火的节目纷纷下架,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一夜之间被悉数封禁,再也没有了他的声音。他,从这个热闹的虚拟世界里,被赶了出去。陷入了名声扫地、节目全面下架的窘境,也让梁宏达成为了又一个因言“翻车”的代表。
即使在封杀以后,梁宏达偶尔还成为一些人热议的话题。他曾在被封禁后拜一位年长的徒弟,引发短暂的关注。然而,风吹云散,这位曾站在舆论风口的人物最终还是渐渐地淡出视野,消失在每天更迭不休的热点话题之中。留给大家的是一个未解的问号:梁宏达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至此,梁宏达的人生浮沉,成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不论你多么博学,如果你不懂得审慎的分寸,那么“一朝站错队,一语成戳子”。至此,梁宏达,或许将永远只是“过去式”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