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误认为骨质疏松症仅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事实上,这种风险从小就已经潜伏,只是大多数父母因为孩子正在长高而忽视了这一问题。儿童时期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未来骨质疏松症和骨折至关重要。
存骨,从儿童开始骨骼作为人体的支架,经历着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旧骨被清除,新骨取而代之,仿佛一个银行账户不断进行“存入”和“支出”,以维持平衡状态。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随着身体的发育,“存入”的骨组织多于“支出”,使得骨质含量持续增长,直至成年后达到高峰。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减弱或易于骨折的疾病。若患上此病,意味着骨组织的储备已严重不足。严重的甚至可能因打喷嚏或弯腰系鞋带等小动作导致腰椎骨折。虽然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病。研究表明,年轻时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可以降低年老时发病的风险。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积极补钙不仅是为了增加身高,更重要的是积累骨密度,为未来的“支出”做好准备。
临床案例表明,儿童骨质疏松症并不罕见,主要见于生长迅速、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患儿,以及因先天缺钙、后天补充不足、缺乏户外活动或挑食的儿童。
饮食,提高骨量的基础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直接关系到骨骼的坚固度。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人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成年期的骨密度,必须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注重补钙,因为超过一半的骨钙是在成长期沉积到骨骼中的。
除了牛奶外,富含钙的食物还有鱼、虾皮、海带、乳制品、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以及绿叶蔬菜等。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元素,对维护骨骼同样重要。应合理搭配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海鲜,确保营养均衡。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和厌食,确保全面摄取营养,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运动,比饮食更重要尽管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营养,甚至购买补钙保健品,但过度依赖营养补充而忽视运动的做法不仅容易导致孩子肥胖,也不利于预防骨质疏松。
医学研究表明,骨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动量,其次是营养补充。体育锻炼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增加生长期的骨密度和骨量,为达到一生中最高的骨峰值打下基础。
定期进行户外运动,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产生,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进一步促进钙的吸收。运动还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功能的发挥,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此外,运动增加骨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输送钙质,促进破骨细胞向骨细胞的转变,增加对钙的需求。如果长期缺乏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减少,大量钙质会从骨中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骨密度。
然而,运动量和强度并非越大越好,关键在于持续的运动量。针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既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又有助于身体长高。家长最好能陪伴孩子一同运动,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实际、有效,应从儿童阶段开始,贯穿整个生命过程。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和运动外,还要注意低盐饮食,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不要熬夜和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或推迟年老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